常见的蛇类包括:
银环蛇:
别名过基峡、白节蛇、金钱白花蛇。头大呈椭圆形,体有黑白相间的横纹带,尾末端尖细。栖于平原及山脚多水之处,常在晚上活动。属于前沟牙毒蛇。
金环蛇:
别名金脚带、金蛇、黄节蛇。头比颈大,呈黑色椭圆形,体有黄黑相间的横纹带,尾末端钝圆而扁。栖于山地或水边,多在晚上活动。属于前沟牙毒蛇。
海蛇:
我国有15种海蛇,形态斑纹各异,都有侧扁如桨的尾巴,便于水中活动。属于前沟牙毒蛇,栖居于浅海中。
蝰蛇:
别名百步金钱、金钱蝰。头背均有起棱小鳞,吻端圆宽,鼻孔大,体粗尾短。背部棕褐色,头部有“X”形浅色纹。躯干有三行醒目的紫棕色大圆斑,腹面灰白。属于管牙毒蛇,多栖于平原、丘陵或山区的田野中。
竹叶青蛇:
别名青竹蛇、红眼青蜒。头呈三角形,眼睛外突,瞳孔色红,颈细,全身鲜绿色,尾尖焦红色。属于管牙毒蛇,多栖于山林、菜地中。常在早晨及晚间活动。
尖吻蝮蛇:
别名五步蛇、蕲蛇、白花蛇。头大呈三角形,吻端有一翘起的吻突,头背棕黑,头侧土黄色。体背棕褐色为主或稍带绿色,背面有20个左右规则的大方斑。属于管牙毒蛇,多栖于山地森林、溪间、岩石下或杂草中。阴雨天,早晨及傍晚时活动。
烙铁头蛇:
别名龟壳花蛇。头呈三角形,头长为宽的1.5倍,颈细,背面呈棕褐色,杂有灰褐色小点,中间夹有50个以上镶有浅黄边的紫棕色斑块,腹呈黑褐色。尾有缠绕性。属于管牙毒蛇,多栖于山林、溪边及住宅附近,常在夜晚活动。
眼镜蛇:
别名膨颈蛇、吹风蛇、蝙蝠蛇、饭铲头。头部椭圆形如匙状,背面棕褐色或黑褐色,颈部背面有白色圈纹。当颈部扁平扩展时更加明显。属于前沟牙毒蛇,全长约100—200cm,栖于平原、丘陵的灌木丛中、溪沟鱼塘边、稻田、路边等。白天活动。受到激惹时,体前段1/4至1/3竖起,略向后仰,头平直向前,随竖起的躯干前部摆动,发出“呼呼”声,毒液可喷射达1—2m远。
眼镜王蛇:
别名大眼镜蛇、过山标、过山风。颈部扁而宽,颈、腹黄色,背呈灰褐色或黑褐色,有“八”形横纹。全长约300—400cm。多栖于山溪旁、水塘边,或岩缝树洞内。性凶猛,为毒蛇中体型最大的一种。
蝮蛇:
别名土公蛇、土虺蛇。头呈三角形,吻端圆,背面为灰褐或深褐色,腹面灰白。头背有一深色的“八”形斑,尾圆而钝。生活在平原、丘陵、山区的田野,溪沟边或杂草中,多在早晚活动。
赤链蛇:
红黑相间的“小可爱”。头部扁平且宽,身长1-1.5米,体型纤细。身上红黑相间的花纹,虽然是微毒蛇,但也别轻易招惹。广泛分布于中国多个省份,常见于华东、华南地区稻田、池塘、溪流等水域及其附近。
虎斑颈槽蛇:
颈部红斑超显眼。体长约0.8米,体重200-400克。背面有翠绿色或草绿色方形黑斑,颈部还有鲜红色的斑块。是微毒蛇一枚。
红脖颈
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。发布者:[db:作者]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8w.cn/28357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