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的习俗非常丰富多样,涵盖了年节、婚嫁、新居落成、祭祀等多个方面。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四川习俗:
走人户
流行于四川各地,民间凡遇年节、婚嫁、新居落成等情况,都要到亲戚家串门探望,称为走人户。
届时,通常要带上猪蹄、好酒等礼物,穿上平时舍不得的衣服前往,主人家割肉买酒,热情款待。
春倌说春
是汉族社会习俗,流行于四川各地,时间在春节前后。
春倌头戴乌纱帽,身着官服,左手执木刻春牛,右手拿春棒,身背一根放牛鞭子。
他们爬山涉水,走乡串户,每到一地,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。演唱完毕,将一张红纸印制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。说检结束后,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,以作报酬。
坝坝宴
又称为流水席、九大碗、九个碗等,是四川地区传统特色菜肴之一。
其特色注重的是蒸菜,原意是以蒸菜的九大菜而得名。分别为软炸蒸肉、清蒸排骨、粉蒸牛肉、蒸甲鱼、蒸浑鸡、蒸浑鸭、蒸肘子、夹沙肉、咸烧白。
同时,“斗”在四川方言里,意指大的容器,用九斗碗来称此场面,也是赞其菜多量足的意思。
拜把子
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,又称结盟、结拜、换帖等。
流行于四川各地,基于共同利益的个人或集团,以磕头换帖、同饮血酒、对天盟誓的方式结为兄弟,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来约束和维护共同的利益关系。
送节礼
汉族交际习俗,流行于四川各地。
民间凡遇春节、端午、中秋等重大节日,嫁出去的女儿携女婿,分家另过的儿子携媳妇,带上礼物回家拜望父母。
亲朋好友之间也在上述节日期间互相拜节送礼。该习俗现仍流行,只是所送礼物随时代发展已有变化。
祭拜“诗圣”杜甫
在成都,人们会在每年大年初七(人日)来到杜甫草堂,以一枝梅花祭拜“诗圣”杜甫。
其渊源是源于杜甫与高适的友谊,当年杜甫漫游时,曾与李白和高适两位大诗人相遇,结下真挚的友谊。
从宋代起,每年文人墨客纷纷来到草堂祭拜“诗圣”杜甫。明清时期,这一祭拜活动流传更广。
安仁板凳龙
达州市达川区安仁板凳龙,是一种以板凳为道具,模拟出龙飞翻舞的盛景。
安仁板凳龙通常由三个剽悍男子表演,即一条板凳龙三人舞,寓意“三阳开泰”。
表演时前面二人各执一条板凳腿,后面一人双手执两条腿,按照规定套路,和着鼓点,有规律、有节奏地舞出各种花样。
元九登高节
在四川达州,人们对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怀念,则化为景象壮观的元九登高节,沿袭千年。
相传公元815年,元稹贬谪通州(今达州)任司马。初到任时,这里地僻人稀,蛇虫当道。元稹励精图治,清正廉洁,为当地百姓干了不少好事。
3年后他调任河南,离任当天恰逢正月初九,全城父老登上城南翠屏山和城北凤凰山送别、依依不舍。
四川结婚习俗
传袋:代表传宗接代的意思,有传一袋、二袋、三袋、四袋等,都是吉利的寓意。
撒谷豆及掀盖头:新人手牵着绣球进入婚礼现场,伴郎、伴娘撒谷物,新人走上舞台,新娘跪坐中央,新郎揭起盖头。
金盆洗手并祈福:新人洗手后,用红色毛巾檫拭,手上拿着纸灯与来宾共同祈福、许愿。
交换信物
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。发布者:[db:作者]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8w.cn/297932.html